首页 > 美文空间 > 励志美文

《耕耘记》后记

2021-01-31 22:54:45 网络
《耕耘记》后记  

 

 

前后历时五年,父亲的这本文集终于即将面世了!坐在暖黄的夕阳里,凝视着这一篇篇凝结着父亲、弟弟和我的许多心血的文章,我感慨良多。

父亲写作40余年,这年头跟我的年龄不差上下,将自己发表过的文章集结成册,这是父亲的一个夙愿。弟弟行动得比较早,大约在五年前,弟弟就开始陆陆续续地将父亲的一些手稿带过去,利用工作之余的零碎时间慢慢输入电脑里。电脑录入手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也是一个苦差事,但又是必经的一道手续。

我之前对这件事不太重视,一般是父亲有了新稿件,叫我输入和打印便于他投稿,我便替他打一些。拿到打印好的稿件,父亲总是很高兴的样子,我也就一笑置之,继续去忙自己的工作了。

历经多年的风雨漂泊,我在去年又回到了年迈的父母身边,打算用余生向父母尽尽孝心,这时才拾起这项任务,将刊登了父亲稿件的两摞书搬到办公室,陆陆续续在工作之余输入了一些。稿件太多,总有些遥遥无期的感觉。

真正叫我重视起这件事,是今年的5月,我出了一趟远门,回来愕然发现父母都病倒了,居然卧病榻一周有余。我在自己心中狠狠给自己敲了一记警钟,父亲已是古稀老人,出一本自己的文集几乎是父亲毕生的心愿,我怎么可以如此敷衍地对待呢?如果不抓紧,万一哪天父亲带着遗憾离开这个世界,那会成为我毕生无法弥补的伤痛!有了这个认识,我调整了自己的生活,尽量不安排应酬,停掉了健身活动,每天下了班都把笔记本电脑带回家,进门梳洗完毕就开始窝在沙发上输入稿件,每天都干到凌晨2点左右,才能带着完成今日任务的满足感入睡。因为父亲的文字自然朴实,故事读来总是引人入胜,所以也不觉得枯燥,不觉得累,反而常常叫我废寝忘食。有一次,觉得胳膊实在困得不行了,看看手机,居然已经是凌晨4点了。觉得右手肿痛,将两只手举到眼前一看,一只手大,一只手小,拿鼠标的右手居然肿了,自己不觉失笑,是父亲的文章写得太吸引人了,使得我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输入,排版,核校,查证,这编辑的过程确实也挺麻烦的。有时候为了一个无法输入的生僻字,会苦恼很久;也有时候,会弄混了,把输入过的稿件又输了一次,结果编辑来编辑去,因为重名,却又把核校过的稿子给误删了,还原了却又找不到位置等等,这样的小烦恼不时发生,发生的时候很气自己,现在想来又觉得很有趣。又有一次,我为了排序,把做好的excel表弄乱了,使得文章的出处错乱了,不得不叫父亲把所有的书重新拿出来,一篇篇文章地核对出处,为了方便,我便看着电脑念,叫父亲判断或者找,他对于自己的哪篇文章刊登在哪本书刊上往往可成竹在胸随口说出,结果错得多了,急于去广场拉二胡的父亲不耐烦起来,大声说:“不是不是,哪是这本书?!”语气里很有些申斥的味道,我又好笑又可气,敛了自己的语气说:“做事情哪有不出错的?错了改了不久行了嘛,我都没嫌烦,你倒嫌烦了,我编的这么辛苦,你就将就一下吧。”父亲听了,可能也觉得自己不对,又忍住急性子拿出耐心慢慢和我核对起来。

父亲是一个万事不求人的人,我总想着要做就把这件事做好,因此叫他出面请人做序,他却说,自己出书又不发行,就是自己的亲人们看看,留个纪念,做什么麻烦别人?我不以为然,自己做主冒昧地联系了从未谋面的《奇台文史》主编----奇台的文化名人潘生栋老师,请潘老师为父亲的文集做序。潘老师沉吟了一下,就爽快地答应了。父亲为《奇台文史》撰稿近30年,还在《奇台文史》做过几年编辑,与潘生栋老师有同事之谊,可以说,父亲在文史写作之路上的进步,离不开做了多年主编的潘老师的指导,这序由潘老师来作真是一件再合适不过的事情!这这里,十分感谢潘老师的支持,谢谢!

人活一辈子,总会在这个世界上留下深深浅浅的痕迹,父亲的一生,虽坎坷,却是活色生香的,充满意趣,无限灵动。父亲用他朴实的笔,把自己、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家族、自己周围的世界都呈现出来了,每每翻看这些文章,总叫我感觉自己随着时间的河逆流而上,体味了父亲的每一段人生。我想,这是父亲留给这个世界,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永不泯灭的精神财富,我们必将珍而重之,妥善藏之,象父亲一样,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一个用心去体味生活乐趣的人。

与世界上所有的美好共勉。

 

       2018年7月22日于家中

 

 

 

作者简介

 

 

马志娟,女,汉族,1971年出生于新疆奇台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