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空间 > 励志美文

社群经济来临

2021-01-31 22:59:07 网络

互联网进入下半场,跑马圈地基本上也完成了,对传统产业该颠覆的也颠覆了。互联网行业也经历了大浪淘沙,该撇去的泡沫也撇掉了。现在进入下半场,商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消费升级

消费升级的背后,是两个阶层,一是古老的商业目标客户—中产阶级。

2016年7月,《经济学人》杂志的一篇文章说,中国的中产阶级(家庭年收入在7.66万-28.6万人民币之间)人数从1990年代的几乎为零,增长到今日的2.25亿。

消费升级,主要源于中产阶级。随着收入增长,他们不满足于基本的生活需要,消费偏好开始与生活品质、情感因素、个性化和设计感相关,而不再那么重视价廉。用商品抚慰情绪,是消费主义对现代人的一个许诺,当人们跨过实用和低价的需求,开始愿意为情绪、氛围、生活品质花更多的钱,消费升级也正悄然发生。

比如方便面的销量在2015年达到顶点后就开始下降;廉价的乳饮料,营养快线不断下降,而伊利的销量每年在以10-20%增长。廉价商品的消费主力,农民工因为制造转移而大幅减少,而中产阶级,近20年因为全球化而受益最大的阶层,消费能力猛增。

另一个,则是新兴的有支付能力的消费群体。这个不容忽视的消费群体是走上历史舞台的85后和90后,初登职场的他们有了独立的经济能力,爱跳槽的他们,对新事物接受的程度非常快,具有全球化的视野;作为家里的独子,对情感的消费需求比较旺盛;90后,不同于奋斗的80后,作为中产的第二代,比较注重生活的品质,工作和生活分的很清楚;他们对工作的一个期待是由上升的空间和领导的认可,因此,他们也不会拒绝一个改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无论是从知识、相貌还是形体。

 

互联网进入社群时代

时下的国民经济是供给端产能过剩,供过于求,需求端消费升级,刺激乏力。在此背景下单个企业已经很难完全满足用户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这必然倒逼企业以战略联盟的方式出现。

要想真正实现供给侧改革,只能让供给端和需求端直接对话,这样才能精准的实现按需定制。按需定制离不开大数据,也离不开社群。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俞永福认为非互联网企业在“+”上社群后,建立了一种新的供需模式,将产品与特定客户进行精准连接,提高了供需两端的效率。

社群本身就不是用来变现的,而是用来强化这群人关系的载体,基于社群建立的商业版图才是展示商业价值的舞台。社群+生态的根本价值,是满足社群中不同用户在不同层次的价值诉求。

移动互联网只能通过有个性标签的产品来获取用户,用户因为认同产品背后的价值主张,而对产品有较高的认同感和粘性,容易形成“粉丝”群(粉丝的定义:有较高认知、付费意愿强,愿意参与互动,主动口碑传播);

网络思维将渗透到人类生活和人类思想的一切领域。网络思维意味着关注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事物之间的关系。-巴拉巴西

 

社群带给商业的变化

社群的定义

有着共同价值观以及双方交互的价值认同的一群人。比如二次元,比如公众号吴晓波频道的听众。

所以,进行社群运营的时候,你的价值主张非常重要。

社群对人的意义

人开始摆脱真实的身份、地域的局限,可以在虚拟的世界里面重新构建你的朋友圈,重新设定你的身份,重新建立你的社交关系和商业关系,我觉得这是这些互联网公司在过去十几年里面带给中国一个最大的变化。

一些人在现实生活中未能实现的抱负,可以通过虚拟世界来实现。提升虚拟世界的影响力,就是有个性的表达自己。

社群运营的关键点

社群会不断壮大。从一个群组生成另一个群组,而群组之间会信息同步、会有互动,从而打破信息孤岛。运营社群的三个关键点:

第一、 做有态度、个性的内容,不要试图满足每个人的需求,牢牢围绕你的价值主张,引起共鸣。

第二、 营造参与感,让社群产生大规模的互动。

第三、 社群自治。每个人在社群中是一个获利者,也是一个贡献者。通过共享和互利,让这个社群变得更加长久。

社群带给商业的变化,可以用来解释我们面临的林林总总的所谓商业趋势:

商业的重心正在从“物”转移到“人”,让客户参与到生产,工业4.0也好,智能制造也好,柔性生产线也好,都是为了能够有效率的实现定制化;

商业的驱动力正在从“流量”转换为“关系”,这个就不用解释了吧,微博代表了流量,微信代表了关系;

商业的衡量标准正在从“价值”转换为“价值观”,也就是说客户对商品的需求从功能跃升为情感,尤其是认同和归属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