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空间 > 励志美文

父亲的两大爱好

2021-01-31 22:54:37 网络
我的父亲叫马振国,今年已经72岁了,但身体尚好,每天骑着电动车,背上交叉背着“长枪短炮”(二胡、谱架、音箱等物),风风火火地去文化广场拉二胡,每日如此,乐此不疲。每天下午5个小时,中间难得休息,母亲叫他早点回来,或者中间停下来转转活动下筋骨,他总是说:“唱歌的人排着长队呢,哪有时间休息!”母亲为此十分生气,说他:“你给他们拉胡胡子又没有挣钱的,那么拼命干啥呢?把你累病下咋办?”父亲总是说:“你不懂!”我听了只能摇头叹息,也劝父亲注意下休息,父亲嘴上胡乱应付着,实际上却不往心里去,父亲这份对音乐的痴迷,实在是叫人又佩服、又叹惋、又无奈,只好任由他去。

父亲出生于1947年,一生坎坷,幼年丧母,少时失学,大半生都在农村,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社教运动、文化大革命、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等等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成为这段历史的参与者、见证人、记录人。父亲自己也像是一本书,历经岁月的沉淀、生活的磨难,经历丰富而内心富足,愈到晚年,愈是醇厚。

父亲是因贫失学的,父亲是家中长子,兄弟姐妹众多且那时年幼,家里劳力少,挣工分的人少吃饭的人多,所以,虽然父亲极热爱学习,仍然被爷爷从课堂逐到了黄土地,一个汗珠摔八瓣,做起了地地道道的农民。然而,文化之于父亲,就像光明之于昆虫,那是一种无法自拔的吸引,在劳动之余,父亲总是想方设法的找书看,那时条件差,有书的人家少,又借不到,他常常为了看书厚着脸皮赖在人家不走,书看完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就是这种嗜书如命的精神,造就了父亲,让他从一众农村青年中脱颖而出,先是做了生产队的出纳,再是会计,然后又做了民办教师,在任教期间到师范进修,并在43岁时以惊人的毅力通过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自学考试,拿到了大专文凭,成为了真正的“文化人”,圆了自己半生的读书梦。有时候我想,父亲对文化的渴望,就是一个命定的劫数,辍学也好、劳动也好、养家也好,无论生活给出什么难题,无论在哪种困窘的状态下,只要有一线希望和可能,他就义无反顾地扑过去,扑向文化的怀抱,最终成了它的宠儿。

父亲从一九七几年开始写稿,最初是投给县广播站、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昌吉报,后来就发展到新疆的多家报纸,到晚年的时候最青睐的是《奇台文史》,一度成为《奇台文史》最勤奋多产的供稿人,在奇台县机关事业单位中成为一个无人不知的名人,甚至在昌吉州的文化圈中也小有名气。

父亲这40多年的写作生涯中建树颇丰,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文章260余篇、60多万字!对于一个业余作家来说,这确实称得上是高产了。

父亲一生两大爱好,一是玩乐器,二是读书写作,父亲在现有的条件下,把这两件事都做到了极致。玩乐器虽称不上大家,但经过几十年的磨炼,也算是略有小成,常用的乐器有二胡、板胡、扬琴,笛子口琴这些简单的也会只是不常用。父亲走到哪里,就把乐队组建到哪里,住在农村时组建了“桥子村红红火火的农民乐队”,搬到县城又组建了一支常驻儿童广场的“广场乐队”,身边总是团结着一批吹拉弹唱的“乐友”,每日在广场撒播欢乐,时不时应邀参加个开业庆典什么的去助兴,颇为自得其乐。就连我们家族的聚会中,弹唱也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父亲和姑父总是背着琴,而母亲和姑姑叔叔们也会带上常用的歌词,在酒足饭饱之后,一展歌喉,良久方能尽兴而归。可以说,父亲的业务爱好,影响了身边的一批人,也给大家带来了不少的欢乐。

父亲前半生虽坎坷,晚年生活却是幸福的,退休工资保障了父母的物质生活,乐器和读书写作丰富了父亲的精神生活,每天上午和晚上静静地坐在书桌前读书写作,每天下午风风火火地去吹拉弹唱,对于父亲的这种生活状态,我和弟弟都颇感欣慰。祝愿全天下所有的父母都长寿安康,物质丰盈而精神富足,象我的父亲一样!

 

  

                         

 马志娟2018年7月22日凌晨于家中

 

 

 

作者简介

 

 

马志娟,女,汉族,1971年出生于新疆奇台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