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空间 > 励志美文

登上北高峰

2021-01-31 23:00:34 网络
 作者简介:孟金根,一名退休的小学教师,平时喜欢写写随笔,不为名不为利,只为自已开心,仅此而已。

 

 

杭州,这几年年年去,今年果不同。

今年和老伴一起登上了杭州的最高峰—北高峰。那个山峰小年轻时与同伴们一起登过。今年我们俩都已过花甲之年。登上山峰后,我在朋友圈里发了几张照片和“我们登了北高峰”这句话,引来了朋友的一片点赞。因为他们觉得两个上了岁数的老人能登上杭州第一高峰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前几年虽有登峰之意,但到韬光寺后就产生了畏惧,脚总有点不听使唤。因此也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特别是去年,腿关节还第一次出现了问题,好像关节里长了什么似的有点刺痛。走一段就得停一下。今年这种感觉倒没有了。因此走到韬光寺的时候,天也好,身体也好,心情也好。在得到老伴同意的情况下,继续往上走,向北高峰迈进。

 

韬光寺到北高峰,路边柱上有心人写着938级。拾级而上,也无心欣赏两边山景,一门心思,集中精力和体力一路向上。老婆是走走停停,问她:“怎么样?”她说:“心是波笃波笃跳个不停,好象要跳出来一样。”我要扶着她走,她却很坚强地说:“不用。”我得益于平时的锻炼,心不慌,腿不软。蜿蜒地走了一程,来到一个亭子,就在亭中稍事休息,吃了点从家里带来的水果,增加些水分。也有有心人在石柱上写着:“上山还有500级”。

 

一路上这样的级数提示陪着登山人到达山顶。这样的提示,能给人与信心,登累的游人心里会默想“快了,快了,只剩两级了。”也能让游人随时衡量自已的体力并作适当的休息与调整。

 

虽然老婆是气喘吁吁,但在我“快了,听得见庙里的钟声了。”“快到了,庙都看得见了!”的鼓励下,也是很顺利地到了。上得山顶,心情是那样的舒畅。凌风沐阳,纳天地之灵气,享山川之锦绣,受自然之恩惠,接财神之馈贻。俯视之下,绿树、白墙、西湖、山峦、农舍、大厦尽收眼底。

 

北高峰,是一个有文化有历史的地方。山顶有个寺,名灵顺寺,寺庙创建于公元326年(东晋咸和年间),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印度高僧慧理和尚在杭州所建五灵之一,北宋年间,因寺庙内北宋初年供奉了“五显财神”始称“财神庙”。明代因设殿别名“华光”故又称“华光庙”。

 

现如今寺的屋脊上用草书写着“天下第一财神庙”的字样。庙虽不恢宏,但也不失庄重,给人送“财”总会得到世人敬仰。

门前的柱上一幅对联,右联是“灵境在心还应上下求索”,左联是“顺时从事自能左右逢源”。劝人取财要靠自已“上下求索”,为事不能逆天理要“顺时从事”。这与现在的“幸福不能等来,要靠自已奋斗”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

 

在庙左侧的一块太湖石上,有一片红色的字吸引了我,于是前往驻足观看,因为没有断句,一下子还未能看出过究竟。好在后面有一块木板,上面用正楷刻着这石上字的内容,原来是苏东坡写的一首五言诗《游灵隐高峰塔》。高峰塔建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 ),塔身七层,据传由当时山顶灵顺寺僧人子捷所建,塔建于北高峰最高处的马坞,其后毁,钱王修复。宋咸淳七年又毁,现在早已不存。

 

诗人在“秋未衰、初旦凉”的某一天,起早去北高峰游高峰塔,身临“雾霏岩谷暗,日出草木香。”的环境,一路登山,只见“古松攀龙蛇,怪石坐牛羊。渐闻钟馨音,飞鸟皆下翔。”

 

诗人眼中的美景,也许存在于历史之中,现今的山路周边古树修竹依然,怪石几曾多见?也许是自然风化之力已将怪石磨平、磨光、磨圆。诗人登临北高峰在灵顺寺还给寺内的聋道人赠送了几匹布,“惟见聋道人,老病时绝粮。”“赠别留匹布,今岁天早霜。”。当然如今这种境况是不复存在了,国富民裕带动了旅游,寺内一派喜洋洋。

 

在寺的南面,临崖之处,有一个亭子,亭内立着一块汉白玉的石碑,走近一看,熟悉的字体赫然醒目,这是大气磅礴的毛体书法。刻着的是一首毛主席的诗。毛体狂草虽很震憾,但却难懂,依稀能辨不多的几个。如: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飞、桃花、一片飘等。

 

自已真是太少知了。回家上网查了才知道全诗,和主席写诗的背景。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第一次来到杭州是在1953年12月底至1954年初。当时正在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他在杭州前后住了两个多月。这期间,他经常爬山锻炼,几乎踏遍了西湖附近的大小山峰。

 

1955年春夏之交,毛泽东到杭州视察工作,并根据医嘱作短暂休养。医生建议他多安排游泳、爬山等活动,以增加活动量。时隔一年再次登临西湖群山后,毛泽东写下了《五律·看山》: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

一片飘下,欢迎有晚鹰。

 

在北高峰附近有飞凤亭、桃花岭、扇子岭、美人峰等名胜。根据毛泽东自注,诗中的“扇子”指扇子岭,“佳人”指美人峰。毛泽东在这首诗中,充分运用形象思维,大胆采用比兴手法,将山名加以形象化,构成诗的意境,由虚而实,实中见虚。

四座山名,原是形象化的抽象,在诗中则将抽象还原于形象,并稍加点饰,便成了有景有人的诗境,伟人就是与众不同。

登了山,观了景,赏了诗,太阳偏西,乘着缆车下了山。

在缆车中回望山顶,山,离天三尺三!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