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空间 > 励志美文

冯根林||我只是不想大家一生过于平庸

2021-01-31 23:00:28 网络
我只是不想大家一生过于平庸

 

——在青年教师读书会上的发言

 

●冯根林(安徽)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美好的季节美好的日子,我们相聚在一起,谈论关于读书的话题。

 

今天的读书之难,不像我们小时候那样。那时候是有时间有精力有渴望,可惜无书可读。当年许多人把书店营业员当作最神往的职业,因为那样就能够随心所欲地在书海里漫游。

 

当下的读书之难,仿佛与半个世纪前颠倒过来了。现在是有太多的书和书店,国家提倡全民阅读,民间涌现读书志愿团队。24小时书店,大小图书室图书馆星罗棋布,书越来越多,读书的呼声越来越高,可惜读书的人却越来越少,热情越来越低。

 

早在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宣布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其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

 

每年的4月23日,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我国还发行了特种邮票,央视推出了专题节目。但是,不仅是我们中国,世界许多文明国家,真正的读书人依然还在减少,就像乡村在锐减一样。

 

我们拥有了富裕的生活,拥有了无数的书籍,但是我们读书的热情冷却了。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我们读书的时间被挤压了。网络时代,我们每天24个小时的时间,都被形形色色的信息全部包围、悉数分割了,我们“知道”很多,“知识”很少。

 

有许多老师振振有词地对我说:“冯老师,我们虽然没有读整本的纸质书,但我们在手机上看书听书,我们一年到头,也读了很多书。”刷屏时代,这当然也是一种读书的方式。然而,方便快捷的碎片化阅读,读得快也忘得快,这就是人类记忆的规则;凡是来得容易的东西,失去得也很容易,这也是人生的铁律。无法读书,读屏也可以,动车地铁机场等候处,“低头”读屏成为最常见的一种姿态,手捧书卷倒成了一种异常——那十有八九是要赶考的考生。

 

但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传统阅读的意义。

 

传统阅读最大的意义在于——她能够让你与众不同,能够让你心灵安静,能够让你摆脱平庸。

 

去年读书会上,我回答过一些老师的问题:“读书有什么用呢?我读了那么多书,大部分内容都忘掉了,好像一点收获都没有。”

 

一位网友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个疑惑,他回答说:“当我们还是个孩子时,我们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东西了。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吃过的食物中的很大一部分营养已经长成了骨骼和血肉。”

 

锻炼与不锻炼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个月看,差异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体和精神状态上就有了巨大差别。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你读过的书早已融进你的骨肉。你不读书,一旦错过了良机,那宝贵的精神营养就再也不会滋润你的灵魂。读书与不读书的人,日积月累,渐行渐远,终成天渊之别。

 

只有读书的人才能成为读书人的样子,装是永远装不出来的。

 

前段时间,杭州那个经常到图书馆读书的“流浪汉”去世了。他的身世之谜终于大白于天下,他的真实身份让世界为之震颤。当看到那篇报道时,我在心里很自豪地说——只有真正的读书人,才能达到那样的境界。他可以放弃一切,但不会放弃读书。

 

著名学者余秋雨曾经说过:“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

 

我们一百多位老师抱团读书,已经走过了整整六个年头。这六年,有的老师心境平复下来,开始对读书有了一丝良好的感觉,这种美好的心境开始向更年轻的一代传递,惠及到自己的学生和自己的孩子。但也有些老师,等于坐了六年的读书牢笼,他们一旦脱离了读书团队,解放了,解脱了,立刻感到浑身轻松,欢欣鼓舞。然而,不管怎样,读书会成为大家的一种记忆。我想,只要脑海中有“读书”两个字的印记,再苦再难也会是美好的。

 

有些老师今天也许还不理解读书的意义。还在追问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还在焦虑,我们哪里有时间读书。

 

我为什么要组织大家集体阅读,唯一的理由:我不想大家一生过于平庸。

 

我们虽然平凡,但不能平庸。

 

所谓平庸,是一种被动而又功利的谋生态度。

 

平庸者似乎什么也不缺少,只是无感于外部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终极道义的神圣、生命涵义的丰富。

 

平庸的人看似生活美满,其实精神世界一片荒芜,幸福指数寥寥无几。平庸者失去的一切,光凭一个人有限的人生经历是无法获得的,因此平庸的队伍总是相当庞大。

 

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所有的人都衣食无忧,幸福与否,要看内心的丰盈和辽阔。

 

我不想你们成为平庸者队伍里的一员。我不想你们教了几十年的书,周而复始仿佛只教了几年的书。我不想你们成为原地旋转的陀螺,我不想你们成为蒙眼推磨的驴子。

 

余秋雨是我喜欢的作家,他的《文化苦旅》带我走遍了大漠敦煌,他的《行者无疆》领我走遍了庞然世界。他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

 

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许多人都要归功于阅读。

 

如此重要的好事,如果等到成年后再来匆匆弥补,就有点可惜了,最好在童年时代、青年时期就进入阅读状态。早一天,就多一分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所以,我始终坚持组织带领80后老师们团队读书。

 

青年人稚嫩的目光常常产生偏差,误以为是出身、财富、文凭、机运使人超乎一般,其实历尽沧桑的成年人都知道,最重要的是自身生命的质量。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读书人哪怕一生清贫,他也道骨仙风。

 

还有几年,我就要退休了,也就是说,我最多可以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领着大家走过十余年的读书路程。

 

不要称赞我,不要抱怨我,也不要质疑我。我所执意坚守阅读的唯一理由——不想大家一生过于平庸。

 

因为小时候无书可读,我错过了最美好的读书时光,因此才知道读书对于人生的至关重要。我才想让你们知道,没有读书的习惯,那不仅是人生的缺憾,更是生命的灾难。

 

我们教师职业非常平凡,我们的岗位极其容易让自己变得异常平庸。作为教书人,先决条件是要成为一个读书人。这样你才能感受到教书的乐趣,你才会体验到知识的伟大,你才会变得优雅而坦然,而且你这书生的气质会悄悄地延续,感染到你的学生,熏陶于你的后代,影响到班级和家庭,进而悄悄地改变你周围的社会。这是教师回馈给世界的最大恩德。

 

我不想大家一生过于平庸,所以我们都要继续与书籍为伴,我们都要继续与文化同行。

 

●作者简介●

 

冯根林,嘉山师范毕业。1981年任教师。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