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空间 > 励志美文

《自控力》读后感:为什么我们会误把渴望当幸福?

2021-02-17 09:34:59 网络

《自控力》
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心理学课程
作者:
凯利·麦格尼格尔 / 凯利·麦格尼格尔
出版社: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2012年8月

本期导读:
1、为什么我们会误把渴望当幸福
2、为什么说多巴胺也有阴暗面?
3、如何用心观察来提升自控力?

哈哈,点开文章的书友们,你们上当啦!

今天我们来把《自控力》这本书收个尾,看看“我不要”力量的局限性。

现在请和我一起做个试验,在接下来的五分钟里不要想白熊,是不是很难做到?你越是告诉自己不要想,但白熊就越是在你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大家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当我们试着不去想某事时,反而会想得更多,这种状态在我们紧张、疲劳或烦乱时最严重,心理学家把这个效应称为“讽刺性反弹”。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自控都是因为它在作祟,比如:失眠患者越想入睡,就发现自己越清醒;减肥的人拒绝碳水化合物,却梦到了面包和曲奇;忧心忡忡的人试图摆脱焦虑,却一次又一次陷入对灾难的幻想。

🍂《自控力》

1、什么我们误把渴望当幸福?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需要了解大脑是如何处理“不要去想”这个指令的,大脑会把这个指令分为两部分,分别由两个不同系统去执行。

一个是自控系统,当大脑生出“不要去想”的指令时,自控系统就会试图让我们转移注意力,这个过程被称为“操作”,“操作”因为是由自控系统完成的,就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能量。

而大脑的另一部分则负责寻找证据,证明你没有去想,这个过程被称为“监控”。“监控”和“操作”不同,它是自动运行的,所以无须耗费很多精力。

疲惫的“操作”和精力充沛的“监控”会造成大脑的不平衡,比如,去超市前你决定不买零食,这时“操作”就会努力集中精神试图控制你的行动,它会告诉你“我去超市,只买麦片粥,不买别的”, 而“监控”就会扫描你的想法和周边环境,来寻找警告信号,它可能会告诉你“危险!危险!曲奇在第三个通道!小心曲奇!”

如果你的精力充沛,当“监控”指出可能的诱惑时,“操作”就会介入,把你引向目标并远离麻烦。但如果你有精神负担,无论是烦乱、疲劳、压力、还是其他什么精神消耗,“操作”就难抵抗诱惑。

🍂《自控力》

2、你的想法不是真的

告诉自己不要做某事的想法,不仅会让这件事在你脑海中不断盘旋,还有可能让你认为这件事是真的。

当人们急于摆脱某种想法,这种想法就会卷土重来,因为你不愿去想它,所以它再次出现就显得别有意味,因此,人们更可能相信它是真的。

比如有位学生突然闪过一个想自杀的念头,她认为这很不吉利,于是强迫自己不要想,结果自杀的念头却不断回到她的脑海里,这让她确信自己一定是真的想自杀,要不然为什么她会老想这件事?

无奈之下她决定向自己的心理老师咨询,心理老师告诉了她这个讽刺性反弹理论,她终于明白虽然自杀的念头一直出现,但这并不代表她就真的想自杀,此后她再也没受过自杀念头的折磨。

🍂《自控力》

3、怎么做才能改变坏习惯

那我们就只能听天由命,不去改变吗?当然不是,作者介绍了一种有效的方法,这需要我们直面自己的欲望,但不要付诸行动。

具体做法有以下四步:

1.承认自己的欲望和感觉。

2.接受这种想法或感觉。

3.意识到虽然你无法控制这种想法和感觉,但你可以选择是否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

4.记住你的目标,提醒自己预先作出的承诺。

其实,这四步就是把我不要变成我想要的过程,因为关注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不想要什么能帮你更好的自控。

我们来看个具体的案例,华盛顿大学曾做过一个实验,实验对象是12名烟瘾很大的老烟枪,在在实验之前,一半的吸烟者都经过了一个驾驭冲动的简短培训,这是为了教他们学会感受抽烟的渴望,而不是改变这种习惯,他们不需要从冲动上转移注意力,只需好好地观察自己的想法,而另一半人则没有受过这种训练。

实验开始了,研究人员要求受试者先拿起烟盒,看着它;接着要求他们打开烟盒,在取出香烟时吸一口气,拿着闻它,再把它放在嘴里,拿出打火机,凑近香烟但不点火。做每个步骤时,实验员都要求受试者等上几分钟,再继续下一个步骤。

这个实验持续了一个半小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受试者都很不高兴,但他们还是答应在接下来的一周里记录自己的抽烟情况,结果那些受过驾驭冲动培训的人抽烟明显变少了,他们抽烟的冲动减少了37%。

其实,如果你想获得心灵的平静和足够的自控力,你就需要认识到,控制自己的思想是不可能的,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接受和察觉自己的感觉,选择自己相信什么,以及要做什么。

🍂《自控力》

总结

我们试着不去想某事时,反而会想得更多,这种状态在我们紧张、疲劳或烦乱时最严重,心理学家把这个效应称为“讽刺性反弹”。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大脑在处理“不要去想”的指令时,会用“操作”和“监控”两部分去执行,但“操作”比“监控”消耗的能量多得多。

所以当人们有精神负担时,疲惫的“操作”和精力充沛的“监控”会造成大脑的不平衡,让人们屈服于诱惑。

告诉自己不要做某事的想法,不仅会让这件事在你脑海中不断盘旋,还有可能让你认为这件事是真的。

而要改变这种局面,就需要我们对内接受自己,对外控制行为,把我不要变成我想要,具体做法有四步:

1.承认自己的欲望和感觉。

2.接受这种想法或感觉。

3.意识到虽然你无法控制这种想法和感觉,但你可以选择是否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

4.记住你的目标,提醒自己预先作出的承诺。

有时候冲动就像大海里的浪花,看似很强大,但最终会碰上岩石,化为泡沫,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驾驭海浪,而不是与之对抗。

当你学会了对内接受自我,对外控制行动,在欲望和行为之间把握平衡,你就能成为那个驾驭海浪的冲浪人。

最后,谢谢大家的这几天的陪伴,《自控力》这本书到这已经讲完了,我们下期见。

🍂《自控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